資料列印|
- 觀看次數:293
|
【衛生組】屈公病(傳染病) 衛教資訊
刊登日期:2019/9/25 上午 10:26:59
項 目:最新消息
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,本年截至9月9日我國屈公病確診病例已累計69例,其中境外移入占64例,感染國家以緬甸44例最大宗,其次為泰國10例、馬爾地夫5例。
依據屈公病國外疫情監測,疾管署將泰國、印度及馬爾地夫等國家之旅遊疫情,列為第一級注意(Watch)。
「屈公病」介紹
- 主要傳播媒介,與登革熱同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;由屈公病毒所引起
- 病媒蚊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
- 被病媒蚊叮咬後,經2-12天潛伏期,即可能發病
- 可傳染期,為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間
主要症狀
- 突然發燒
- 頭痛
- 出疹
- 關節疼痛或關節炎及肌肉痠痛
- 噁心、疲倦
預防方法、前往流行地區及入境應注意事項
- 平時定期巡查校園、居住處戶外內是否有病媒蚊孳生源,澈底清除積水容器
- 前往流行地區,應做好自我防蚊措施,包括 :
- 戶外活動期間,穿著淺色長袖長褲,在衣服上可噴灑防蚊藥劑
- 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有敵避(DEET)或派卡瑞丁(Picaridin)的防蚊藥劑,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
- 選擇住在有紗門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
- 從流行地區(如: 緬甸、印度、泰國、馬爾地夫)入境臺灣後,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,如有疑似症狀,請盡速就醫,並告知醫師您曾經前往的國家
相關資訊亦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,或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(或0800-001922)洽詢。
學務處衛生組 關心您的健康
最後更新日期:2019/9/25 上午 10:26:59